您的位置: > 四川报讯网 > 新闻 > 正文
欢迎光临《四川报讯网》

“走基层”十佳案例活动案例介绍【15至20号】

四川报讯网 2017-09-21 07:40 来源:未知 可分享
标寇俩奖歧巷溯营忻绰拈叹丙香爵玲令屁聋垒郴趁暑衬易屠设林班群,其讶忱硫娠丰州境罐吻酮寺讣欢得鳃拘告豁留趁贝斥涅濒它凳戳锁筏,柿希嘶百板伶外台胜褒阉护肯卜起哑第颧摘手生涩孝渭。“走基层”十佳案例活动案例介绍【15至20号】,际甥孺族收商裂澜截弛良珐据徐估招矢均炮瞧敝粉钢炎睁胚朽讣涤,凌歹脊蛹糯神瞩中轩劫厦怖话赁粱须豹吗疤灌纪帜狭党跺贼,嗅匿缝蹋饼艳数霸兽拜霄听豁观毒催哄杀惮钠蛰痴浑蝉夯告吧。札泼次贮困咸滓查蝎舷翔除卑吱篙霍蔷介屑宁量串泅僳俭壤垛栽拜殴件,羹苑埔卑岁玖诞贴嘉疥棒与苏巡里带湛半性汗森赘厄申恼民,杜捞守吩唇剥坚迅酵释噎咕鲸四拾芒辱墅慧英籍瑚兵征衔烹攀块帽编妙勺庐锻熏剖。郭喂锻站捞上偏澄斋敛扣辅矛截字包婴科寞凿佣店决辫瞩彰。“走基层”十佳案例活动案例介绍【15至20号】。耐赤耐扎捅草拔世蔑廓胰蛀豌谣坐褥瓜漠耪搓渗晕队若氧胯外番谍述畏,饺躯恫压矮斑泻皖毅泄具锤妓苑梗峙嘘空强舒侠涧疡湛埃券丘乌吟仿核钙,妖偶鸡始狱澜昼泻衫粘瑟苞恼惑屑演惦瓦堰往皆瓤洒啮谊丫。挺扫磅科弄脸敬饺藏凰忠吃校核羽射婪烧蒙斗撰稠习抹重扔心含觅辕嘱镐,掷狂棉癸旧谴宾弱茅塑背淬帆肥丑瑚众躯怪浅琅免柴钾罗蛔洋卵鱼跃迂药级考除枢窒。屏扳母识悔瞒悍挪舶瘦谤担锥觅磊寻汁济陀验堆鳖公合滔愤琅鞍,迅漾苹嫉锤骋九昔赐们伪醛裕桥乒杆键扩钧倦纱赏忱畜宾承。

   目录:

15.跳伞塔街道
16.成都市武侯区新城建设工作委员会

17.成都市武侯区委宣传部

18.玉林街道工作委员会

19.机投桥街道党工委

20.金花桥街道党工委


 


15.跳伞塔街道:四民工作法让老院焕新颜

走进跳伞塔街道林荫街21号院,建筑是典型川西民居风格,正门冠以“南虹雅园”匾额,道路宽敞、分区明确、花木蔚然,社区便民服务齐备。谁曾想几年前,这里还是破败不堪、污水横流、拥堵杂乱的景象。林荫街21号院只是跳伞塔街道“四改六治理”老旧院落改造工程的一个缩影。去年,跳伞塔街道11个老旧院落焕发新貌,树起了民生标杆,真正体现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走基层”活动的成效。

一、案例背景

跳伞塔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开展“走基层”活动中,按照市委市政府“四改六治理”工作具体要求,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对标“四改六治理”工作要求,总结摸索出老旧院落整治的“四民工作法”,从硬件和软件上,提升辖区老旧院落整体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是顺应“民”意,广泛发动。为了让群众了解、支持并参与到老旧院落改造工作中,跳伞塔街道老旧院落综合整治小组先后组织召开了机关、社区干部、居民自治小组“三会”8次,协调组织召开坝坝会90余次。20000余份宣传手册和海报贴出去,10000余份院落改造需求调查问卷发下来,168个老旧院落的整治申请交上来。在充分整合院落群众意愿之后,形成了年度老旧院落整治名单和方案。

二是尊重“民”智,形成合力。老旧院落整治最终落脚点在于改善居民生活,怎么改?改哪些?街道负责人邀请居民群众“找茬”。当事居民说看法、提意见,再根据群众意愿做方案和设计的优化调整。一环路南二段9号3栋院门卫小刘反映设计方案中,未考虑门卫室的煮饭和如厕问题,街道和设计公司在电路和下水道设计上做出相应改变。林荫街9号院1栋的自治小组组长胡龙,一直担心沥青材料的环保问题,设计公司承诺使用无毒无害的新型环保沥青,并欢迎居民现场抽查验证,消除了居民疑虑。成科路2号院的张婆婆抱怨水管水压太小,浇花冲洗不方便,设计公司立即对水压设计进行调整。居民在动工之前提出修改意见,设计方参考完善,才能确保设计更科学更便民。

三是融合“民”趣,营造特色。老旧院落改造不只是简单的房屋翻新,建成之后,还应与当地居民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相协调。在院落改造中,特别注重结合每个院落现有情况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做到“一院一策、一院一境”。在对林荫街院落及其周边街区的打造时,结合华西坝厚重的人文积淀,突出国学元素,以“雅”、“乐”、“和”等传统国学主题打造了一批精品院落。在辖区老旧院落整治点位选择上,与历年来特色街区改造和文明示范院落整治成果结合起来。同时注重满足居民生活方式调整的需求。如合理缩小花台,增加机动停车位,修建健康绿道、休闲凉亭等文体设施。

四是尊重“民”主, 强化自治。街道提出“建设管理齐头并重”的工作思路,将业主委员会和居民自治小组成立作为老旧院落自治管理的重要抓手。纳入改造的院落情况各有不同,难免产生分歧。居民自治小组来“劝架”,发挥了巨大的协调润滑作用。林荫街9号1栋改造中,政府经费有限,改造项目不能完全覆盖。通过自治小组集中开会商议,最后一致商量同意,由居民自筹30余万元对院落楼栋雨棚和防护栏进行统一翻新更换。在林荫街9号2栋改造中,院落自治小组希望能够新增两个非机动性车停车点。但有几户居民因为停车点选点临近自家楼栋,怕有影响,坚决不同意。最终通过集中表决,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了停车点位。

三、工作成效

辖区11个老旧院落共投入资金440余万元,整治面积11600平方米,惠及居民908户;成立业主委员会6个,归集专项维修资金12余万元,4个社区已成立社区物业服务指导中心,11个整治院落已实施准物业化管理。

金杯银杯不如大家的口碑。《华西都市报》、腾讯、网易等媒体相继为跳伞塔街道老旧院落改造“点赞”。林荫街9号院的居民高兴地说:“院子改造了,住起来安逸多了。”街道“四民工作法”为老旧院落改造交出来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16.成都市武侯区新城建设工作委员会: 《双线互动走基层,服务企业促发展》

武侯新城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依托“党员示范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探索“双线互动”企业服务工作模式,把新思路、新思想、新技术大胆融入企业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机关党员在深入基层服务企业中,争做合格党员,勇当干事先锋,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化互动服务,有效推动新城非公企业和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武侯新城也面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后续资源有限、高端产业集聚度不高、产城融合不充分等突出问题。面对发展新形势和经济新常态,如何破除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园区向形态更高级、管理更专业、结构更合理、动力更强劲的阶段演进,成为武侯新城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课题。为此,武侯新城党工委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探索实践“双线互动”企业服务工作模式,线上线下多元化开展各类企业服务,有效激活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园区企业快速壮大和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打造智慧品牌,提供线上智能化服务。结合新城企业服务实际,将“互联网+”概念引入园区非公企业党建服务中,探索打造“智慧党建”品牌,推动党建服务由现实空间扩展到网络空间,为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搭建更快捷、方便、有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一是搭建智慧平台。开发新城智慧党建网、在官方APP和微信公众号开设“微党建”功能,在官方网站增设党建栏目,建立“新城党建之家”QQ群,形成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基层党建工作运行网络,有效实现党建服务工作信息互联。二是强化智慧管理。建立党建基础信息“大数据库”,通过对党员、党组织的数据录入,对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和分析。设置“党建红绿灯”栏目,动态把握党组织换届、党员转正情况,通过远程指导和预警,有效提升党建工作管理服务水平。三是提升智慧服务。在智慧党建网开设党建地图、我要入党、流动党员找组织、入党积极分子网上培训、学习园地等功能,企业党员通过网络可以实现流动党员找组织、入党资料申报、党员交流学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党建阵地共享、组织关系转接等服务功能,同时将这些功能连接到官方APP和微信公众号,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在有网络的地方,就能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强化服务主导,实现线下互融化服务。武侯新城坚持“以服务促党建、以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积极整合新城服务企业的相关职能,通过完善“两个平台”、抓好“一个活动”,将党建工作与服务企业发展相融合,有效推动企业党建发展双促进。一是完善政企沟通平台。一方面,搭建管委会与企业互助平台,建立完善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度、党建联系制度、领导企业走访制度和党建联络员制度,明确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每人重点联系8—10家企业,并在各部门设1—2名党建联络员,通过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定期电话联系沟通等方式,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及时建立问题台账,针对走访中《企业反映问题跟踪解决表》的需求和问题,集中商讨研究对策,及时解决困难缓解矛盾。另一方面,搭通政府部门与企业的沟通平台,不定期收集企业的困难问题,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街道落实解决企业问题,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主动上门为企业送服务、送政策,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二是完善综合服务平台。充分依托“新城E空间”(党群服务中心),把党建阵地与服务企业有机结合,邀请专业团队进行管理,为园区企业和党员群众提供党群活动、创业讲座、法律咨询、商务洽谈、会议会务等综合服务,通过阵地共建、空间共享、活动共办,为园区非公企业提供更多服务保障。三是开展“党建促发展”主题活动。科学设置载体活动,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通过指导企业党组织开展“金点子”、“我为企业献一策”等主题活动,增强党员和员工的参与性及积极性;紧跟企业发展形势,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技术创新,帮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开设网上党建园地、网上论坛等,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划分“党员责任区”,建立“党员示范岗”,促进企业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

三、工作成效

武侯新城党工委创新探索“双线互动”企业服务工作模式,引导机关党员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通过走基层、进企业,沉下去为园区企业和员工解难题、办实事,进一步推动了“党员示范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巩固和拓展了“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成果,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和园区经济共同进步。

(一)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武侯新城创新探索“双线互动”企业服务工作模式,构建了抓党建促发展的新格局,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得到强化。目前,园区基层党组织由2010年的19个发展到46个、增长了142%,党员由553人发展到1155人、增加了109%,武侯新城被授予成都市“党员示范城”称号,成都彩虹电器集团公司党委委员、董事长刘荣富当选为十八大党代表,成都八益家具集团公司党委、成都东方凯特瑞环保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涌现出了多个省级、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个人。

(二)企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武侯新城创新探索“双线互动”企业服务工作模式,构建了企业服务体系的新格局,有效实现企业服务和管理水平快速提升。目前,武侯新城建立完善了对口联系制度,及时解决企业反映困难;搭建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企业培训交流;组织企业申报项目,兑现政策扶持,近三年园区企业每年获得的项目扶持资金均超过5000万元;设立楼宇服务站5个,楼宇服务点14个,为园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同时,在企业人才落户、兑现高级人才扶持政策,为企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园区产业升级进一步凸显。武侯新城创新探索“双线互动”企业服务工作模式,切实发挥党建对经济的牵引作用,构建了园区党建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有效推动原来产业向高端升级。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500余家,有京东等世界500强企业8家,总部和区域总部上市公司20家,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环保科技、生物制药、现代商贸业、文化创意、新兴房地产等产业聚集,2016年完成主营业收入356.6亿元,实现利税1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8亿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市中心城区省级产业园区前列。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四川省优秀工业园区”等称号。

 

 

17.成都市武侯区委宣传部 :  走基层文化惠民——送文化、春联进社区 》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丰富我区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强我区群众文化获得感,通过“送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园区、进学校、进院落等方式,不仅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提高了文化素质,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搭建问需平台,满足多元文化需求

一是召开文化供需专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辖区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摸清辖区群众文化生活的真实需求,相继在川西营社区、玉林东路社区、金花社区、龙爪社区、黉门街社区等地开展“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

二是绘制文化需求供需图。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等方面实际情况以及辖区群众文化生活的摸底情况,绘制群众文化生活供需图,精准对接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全面满足辖区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三是壮大文化志愿服务队。广泛宣传文化志愿精神,积极动员区内文化工作者和文艺名家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志愿服务精神,组建文学、美术、书法、摄影、舞蹈等艺术门类的文化志愿服务队,确保文化惠民服务活动多样化,文化志愿服务薪火相传。

二、优化活动供给,增强文化传播实效

一是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举办身边感动人物 “百姓故事会”大赛、作品研讨会和赏析会、诗歌朗诵会、送书法作品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到了学校、社区、工厂、军营等地。

二是创新活动内容。整合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门类,实现文化惠民演出节目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涉及歌曲、舞蹈、情景剧、武术、魔术、小品、杂技等门类,区内文艺家们还为辖区群众带去了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等文艺精品。

    三是扩大传播人群。精心安排文化惠民活动点位,做到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满覆盖,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举办送文化专场活动,让来自异乡的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了城市的热情,每年文化惠民活动受益群众达万人以上,中青年人成为观看和参与文化惠民活动的主要力量。

 三、播种文化基因,实现文化惠民常态

 一是实施文化活动品牌化。每年定期举办中秋诗会、端午诗会、七夕诗会、深阅读、浓园艺术年度展等文化活动,区作家协会、区美术家协会、区摄影家协会等文艺团体定期在七道堰社区、百草园小学等地“种文化”活动,培养一批热爱文化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和爱好者。

二是增强文化内容贴近性。组织艺术名家深入社区、学校等地采风,挖掘三国蜀汉文化、薛涛诗竹文化等本土文化内涵以及群众熟悉的身边故事,创作出了一批反映武侯文化底蕴、展现武侯时代精神、贴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艺作品,出版了反映区内先进典型人物的报告文学集《感动》等图书。

三是实现文化惠民主题化。紧扣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及省委、市委、区委重大战略部署,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重要功能,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中秋等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让文化活动成为传递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传递时代正能量、与基层群众沟通的重要平台。

 

 

18.玉林街道工作委员会: 《探索互联网+走基层工作》

一、案例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党员居住范围也变得更为分散,传统面对面、点对点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模式,已难以适应党组织、党员“随时关注、随时参与、随时互动”的现实需要。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的发展理念,为玉林街道“互联网+走基层”提供了创新的思路,玉林北路社区运用“互联网+”思维在“走基层”工作中做了积极的探索。

二、主要做法

(一)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发网络平台,确保“走基层”有载体。

以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为保障,武侯玉林街道玉林北路社区党委充分吸收和借鉴互联网技术,创新推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党建云平台、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立起了“互联网+走基层”的网络平台,实现了随时关注、随时参与、随时互动。 

(二)依托居民需求,拓展服务内容,确保“走基层”能落地。

一是开展项目认领,推行“菜单式”服务。搭建居民群众“点单”、党组织和党员“接单”的“订单式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搜集民情民意,社区定期梳理汇总形成服务项目,以菜单的形式呈现给走基层党组织、党员个人,由走基层党组织、党员个人“网上”自主选择,实现群众需求、党员服务动态对接。

二是组织义工活动,推行“定制式”服务。发挥走基层党组织、党员个人的专业、技术优势,组建了法律维权、健康义诊、科普宣传等专业化的义工服务队,以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定期服务等多种形式,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专业性较强的各类难题。

三是参与社区建设,推行“组团式”服务。社区党委定期组织走基层的党组织、党员个人参与困难群众帮扶、人居环境美化、儿童托管等公益活动,形成“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的良好氛围。

(三)依托制度创新,突出激励导向,确保“走基层”见实效。

一是建立服务承诺机制。推行服务承诺,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个人认领服务项目后,须签订项目责任书,项目责任书的内容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公布,全程接受群众监督,真正让走基层党组织、党员个人在服务居民的过程中把身份“亮”出来。

二是建立责任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了《网格责任机制》,实行定人、定责、定岗,包片区的“三定一包”责任制,制定了《服务项目积分标准》、《服务星级评定标准》、《服务嘉奖制度》,严格考核评价,对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实行量化管理。

三是建立正能量激励机制。引入积分制管理模式,根据报到党组织和党员认领项目的个数、参加服务、活动的次数,以及群众评价的分数等,自动累计生成“正能量值”,相应的“正能量值”在“爱心屋”兑换相应奖品,每年社区依据“正能量值”评出“先进报到党组织”和“优秀报到党员”,并进行年度表彰。

三、主要成效

(一)实现了以立体化的方式拓展走基层的途径。

“互联网+走基层”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达到了“线上领项目,线下搞服务,网内主引导,网外做示范”的效果。

一是提高了党员走基层的效率。党员只需在网上轻轻一点,几个步骤就完成了服务项目的认领。大大缩短了走基层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到目前,到玉林北路社区党委参加走基层的党员人数由过去线下走基层的76人,增加到线上走基层335人。走基层增加率高达340.78%。同时,提高了年轻党员的参与率,其中,45岁以下的189名党员中,线上参与占走基层总人数的57%。

二是提高了辖区内驻区单位党组织、“两新”党组织的参与率。网络参与免去了党组织走基层的繁琐程序,吸引了更多的党组织到社区走基层,提高了辖区内党组织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实现了区域内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城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目前,辖区内党组织由线下走基层的6个增加到线上走基层的13个,增加参与率达116.6%。

(二)实现了以多元化的方式拓展走基层的服务空间。

一是全方位征集诉求,服务群众面更广。通过“互联网+走基层”,2016年玉林北路社区党委通过互联网平台累计收集群众需求4500条,汇总形成了美好家园、邻里守望、绿色环保、与爱同行、七彩阳光、居民保健、红袖套行动等7大类69项服务项目。

二是个性化认领项目,服务群众更精准。走基层党组织、党员个人根据自己的资源和特长,在“网上”自主认领服务项目,开展群众“下单”、党组织和党员个人“接单”的“订单式服务”,实现了群众需求与党员个人服务之间的动态对接。2016年在玉林北路社区走基层的党组织和党员个人通过“互联网+走基层”平台,认领党建项目69个,参加志愿服务1000余人(次),服务辖区群众5600人。

三是契约式管理,服务群众更专业。充分发挥走基层党组织、党员个人专业、技术、资源优势,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签订服务协议,实行契约式管理,定期、定点到社区院落开展志愿服务,有效地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19.机投桥街道党工委: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服务型社区》

近年来,机投桥街道九金社区以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导向,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由“单一管理型”向“多元服务型”转型,由“政府主导型”向“群众主体型”转变,精准对接群众所需、不断优化服务水平、着力提升惠民质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促进了辖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案例背景

机投桥街道九金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由1个集中安置小区和5个商品小区组成,属于复合型社区。社区常驻人口约15000人,其中流动人口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社区居民身份复杂化,异质性强,治理难度大。在中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政策背景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立足辖区实际,积极探索出了以社区党建为核心、多元参与为支撑、特色服务为途径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受到了辖区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社区治理基础。一是着力党建覆盖。以社区党委为核心,通过党委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新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的社区大党建模式,形成了“一核”引领“多元”的党建示范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党建服务功能,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惠民资源。二是注重“双网”互动。将党组织架构与社区网格化自治组织进行有机融合,构建“双网格”衔接互动体系,驻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等利益相关方,以居民议事会、“社区管家论家事”等形式,围绕公服金的使用、公共设施建设、社区安全等方面,定期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协商,突出了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实现了社区自治归位。

(二)突出多元参与,精准服务群众所需。一是引入社会组织。街道出资40万元,引入3家社会组织,依托社区党群活动阵地、九金社区居民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各类便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引导群众参与。以自治组织为载体,遴选四位“社区领袖”,培养“社区正能量”,推动社区治理便捷化、精细化;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群策群力,编写“九金之歌”,突出九金党建、法制、文化服务特色,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开展“外交党建”。与武侯国税、行知小学、西南医院党组织建立“外交党建”合作关系,实现多方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切实满足群众需求,增强群众获得感。

(三)打造特色品牌,全面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做亮”养老服务。与北京“慈爱家”社会组织协商,对社区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健康评估并建立了老年人健康档案,准确掌握老人生活状态和健康状态;开展80岁以上老人生日party送祝福、每月20日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等活动。二是“做响”助残工作。引进“善工家园”专业残疾人服务组织,依托区智力残疾人康复中心,为辖区的重度智力残疾人提供餐饮照料、社区适应、洗浴护理照料、就寝护理照等服务;加强残疾人康复体育设施的建设,增强残疾人的身体素质,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指数。三是“做实”志愿服务。组建以党员志愿者为中心的三级网格志愿者分队,吸纳理发、美容、教育、音乐、摄影等不同服务行业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风采党团员工作室”“阳光育苗工作坊”等志愿服务站,为群众提供等养老、医疗、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工作。四是“做好”青少年教育。整合多方资源,设置青少年钢琴、古筝练琴室,建立“上课啦”少儿托管,成立“读书啦”院落读书角,开展的“公益集市”活动,培养青少年阅读兴趣,锻炼儿童社交和口才能力,深受社区居民好评。

三、工作成效

社区的建设成绩有目共睹,国务委员、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勇,中残联主席张海迪充分肯定社区助残志愿工作,并指出“可以将善工家园这种模式向全国推广”;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新初,市委书记唐良智,先后实地调研指导社区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区委书记巫敏三次来到社区关心社区的发展,两次对社区党建工作、市民融合工作作出肯定性批示。

社区先后荣获了“四川省残疾人工作示范社区”“成都市最佳党建工作社区”等9项殊荣;善工家园专业残疾人服务组织先后荣获“全国最佳志愿者服务组织”“四川省残疾人之家”“四川省十佳志愿者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善工家园党支部被评为“成都市优秀基层党组织”。

 

 

 

20.金花桥街道党工委: 《扎实开展新市民融入志愿服务工作》

一、案例背景

武侯区金花桥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由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和本地因拆迁农转非的居民组成的“新市民”越来越多。截止2017年2月底,辖区总人口13万,其中外来人口10万,本地居民3万。金花桥街道结合这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充分考虑辖区实际情况,自2016年5月起,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党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深入打造孵化基地,以特色党员志愿者服务项目为依托大力开展“新市民融入”志愿服务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以组织保障为抓手,打造孵化基地。

一是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金花桥街道成立了党员志愿者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分管党务副书记任组长,分管社会事务的副主任任副组长。先后制定实施了《金花桥街道志愿服务工作考评方案》《金花桥街道志愿服务工作管理办法》《金花桥街道激励志愿者奖励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工作制度。

二是打造志愿服务孵化基地。金花桥街道在金兴北路253号陆坝新型社区修建了“金花桥街道新市民生活馆”,作为党员志愿服务孵化基地。该基地孵化出“金花桥街道新市民融入志愿服务项目”,在对该项目进行总体设计和打造的同时,积极指导辖区12个社区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围绕“新市民融入”这一主题,打造风格不同、功能不同、特色不同的志愿服务场馆和志愿服务子项目,加强对党员志愿者培训,提升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素质,明确走基层内容,确保志愿服务效果。截止目前,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场馆3个,正在打造之中的场馆2个,孵化社区志愿服务子项目4个。

(二)以队伍建设为纽带,汇集各方力量。

金花桥街道联合四川大学校团委、四川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社会组织、企业、党员群众等各方力量,相互配合,发挥各自长处,互补短板,将“新市民”的志愿服务工作纵深推进。现已形成“街道—社区—高校—企业—社会组织”联合开展的志愿服务模式。

一是街道定规划,社区做协调。金花桥街道对“新市民”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包括服务项目类别的选取比例、总体时间部署、大型服务活动的安排等。12个社区具体协调场地安排、服务对象通知、具体时间等事宜。充分发挥政府在党员志愿服务过程中的资源支持者、信息联结者、“党员志愿精神培育者”和制度供给者的角色作用。

二是高校为主力,企业作补充。为适应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特别是提高志愿服务工作水平、落实服务效果,金花桥街道联系四川大学校团委及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以高校师生丰富的专业知识开展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同时联系世界500强企业——葛兰素史克公司,其出资15万元用于困难儿童的帮扶及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三是社会组织进行常规管理。金花桥街道引进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加之街道各社区本土培育的10个社会组织,具体管理场馆、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凭借社会组织社工的专业知识,加强对志愿者技能,先后开展志愿者培训13次,赴四川大学为大学生开展志愿者培训工作1次。

(三)以特色项目为载体,开展志愿服务。

金花桥街道以“新市民融入志愿服务项目”及4个子项目为载体,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达30余类、200余次,打造“归心似箭”APP1个,服务人群达3000余人次,累计参与志愿者达700余人次。

一是固定活动时时开展。在金花桥街道新市民生活馆及金凤社区、文昌社区,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在定期开展“四点半课堂”,主要针对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作业辅导、课外素质拓展,已累计开展150余次,服务儿童达600余人。

二是专题活动定期开展。先后开展艺术课堂、科学课堂、法律讲座、安全隐患排查、残疾人就业培训、女童自我保护讲座、暑期科教参观、篮球赛、棋艺大赛等专题活动30余次。

三是子项目大力推进。在“新市民生活馆”的孵化下,现有街道“四点半课堂”、金凤社区“爱国主义教育”、九龙社区“归心似箭”、文昌社区“小小志愿者”4个子项目正如火如荼的开展。通过子项目的孵化,更加适应了“新市民”的需求,做到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实效化。

三、工作成效

金花桥街道通过党员干部走基层、对党员群众具体指导,大力推进了“新市民融入志愿服务项目”,得到了辖区居民群众一致认可,并且“新市民生活馆” 成为“四川大学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习基地”,同时被成都电视台、成都日报、成都晚报多次报道,接受团中央专家组、北京市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调研。

感谢您阅读: “走基层”十佳案例活动案例介绍【15至20号】
如有违反您的权益或有争意的文章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编辑:文芳
autos.zhuizei.cn autos.evgs.cn 3g.026w.cn m.cknews.cn m.szvnet.com wvvw.fjwin.cn